1. 賽克農修道院
天氣轉陰,還飄著小雨,一早開了很長一段山路,目標是山谷間的賽克農修道院。
之前在”走進一座大教堂”這本書看過修道院的介紹;它之所以聞名,除了歷史悠遠、環境清幽、建物特殊,還有修士們在附近栽植的大片薰衣草。
西元1148年,院長及12位修士胼手胝足以石塊在山谷中堆疊建造出樸實但莊嚴空靈的修道院。
今日時晴時雨,雖沒有蔚藍天空陪襯,但我卻覺得灰濛濛的天配上無華的石砌修道院和一旁紫色薰衣草田,是再契合不過的組合。
可愛的咪媽,也是薰衣草的忠實fans!
路途上還經過Gordes小山城,屋舍圍牆皆以石板堆疊而成,在山丘上櫛比鱗次佇立著,從遠方眺望形成這幅特殊美好的景像。
2. 亞維儂 (Avignon) 主教大教堂、斷橋、隆河
亞維儂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因法國國王與教宗的權力爭奪,現位於梵諦岡的教廷曾遷徙至此有一世紀之久;
在十四世紀先後有七任教宗居住於此,城中央還留有兩座崴峨的主教宮殿。
主菜是羊膝/煎魚,
中午我們就在旁邊的餐廳用餐。餐前小點橄欖、風乾番茄泥;前菜是奶油焗田螺 (miss掉了沒照到~)
甜點是檸檬蛋糕。
菜色再美味我想都不是重點,能夠在百年古蹟之下的廣場悠哉坐一下午,仰望是高聳的尖塔十字,遠看是廣場上的街頭藝人與遊人同歡,法國梧桐樹蔭下氣氛是如此優閒輕鬆。
在古城中漫步也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細細品味份量十足的古蹟是如何與時尚名店共處在同個時空,矛盾又完美的融合。
亞維儂城牆外的斷橋也是著名景點之一。他正式的名字是聖貝內澤橋,被洪水沖斷後只剩四根橋墩,經修復後現在我們得以踏上歷史真跡,憑弔昔日的輝煌。
3. 聖雷米療養院
梵谷在割掉左耳後從亞耳被送到這間療養院養病,期間創造出”鳶尾花”、”橄欖樹”、 “星空”等作品。
此時期他的躁鬱症愈加嚴重 ,畫筆揮灑在畫布上的元素因此由線條轉變為漩渦狀,構圖用色也變得更加凌亂無序。
除了待在房內,偶爾也是可以到戶外走走;外面的世界是普羅旺斯典型的田園景觀,包括後院一片薰衣草田,還有前門外一排排橄欖樹。 前往亞耳半途中,原本應在七八月才會綻放的向日葵已開得一片黃澄,無邊無際多麼燦爛!
尤其當看到他昔日臥室的自畫像,更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畫中紊亂的線條彷彿充斥著腦子裡千頭萬緒卻找不著抒發出口的困頓。
橄欖樹的壽命很長,不曉得我們所走經的橄欖樹叢會不會就是當年梵谷停留作畫之處呢?
“陽光,綠野,薰衣草;香料,橄欖,向日葵”, This is Provence!!!!
4. 亞耳 (Arles)
這是今晚住宿的地方,我們住在Hotel Jules Cesar ,一間修道院改建的飯店。
裝潢古典優雅,大廳房間皆如此;若有幸住到較大寬闊的房間,那可能是以前主教的居所,若比較狹隘,那大概就是一般修士的房間….看來今日我們和爸媽的房間都是一般修士的房間吧 XD
中間還有個小庭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玫瑰花開得燦爛鮮艷!
晚餐在小巧精緻的Hotel Particulier。
歐洲飯店星等評量標準和美洲亞洲不同,有特別歷史或大人物住過都可以upgrade;這間飯店雖然只有十來間房,卻擁有五顆星喔!
室外的位置十分清幽,今晚也只有我們這些客人。
先是主廚招待小點,前菜為白蘆筍。用橄欖油和紅酒醋拌朝鮮薊及其他蔬菜,十分清甜順口呢!!
之前自助旅行就很喜歡去超市買綠蘆筍用熱水燙過吃,白蘆筍倒從未嘗試過。媽說這在台灣不好買也比較昂貴!
今日一試那鮮甜實在太令人驚艷了!!回台灣要展開尋白蘆筍之旅!
主菜:鷹嘴豆燉小牛。因為我和我妹都不吃羊,所以這似乎是來法國第一頓吃到非魚的主菜,蠻有嚼勁但有點太過熟了。
甜點:草莓Cream
飯後我們徒步在亞耳不大的城區四處走走;當然不能錯過梵谷著名畫作”星空下的咖啡廳”-
一看到這片鮮艷的黃色頂篷與牆簷就立刻認出來啦了!
趕忙在最近似於畫裡的角度拍張照留念。要是有機會再來,還真想坐下來喝杯咖啡揣摩一下梵谷的心境感覺啊。